作者 | 記者馬麗娟
來源 | 新華社寧夏分社
近日,新華社寧夏分社組織精干力量,深入田間地頭、廠礦車間、牛棚奶企等基層一線,在2021年初進行深度調研并采寫調研報告的基礎上,再次就自治區九個重點產業近一年來的推進情況進行深度調研,撰寫出一組九篇調研報告。
枸杞是寧夏最具特色的優勢產業,然而近年來青海、甘肅、新疆等周邊產區枸杞產業迅猛發展,給寧夏帶來巨大壓力和挑戰,枸杞市場一度陷入低價“內卷”局面。種植面積和產量“卷”不過其他產區的寧夏,如何繼續守住“中國枸杞之鄉”的優勢地位?
記者調研了解到,近年來,寧夏枸杞產業開始向“小而精”的“高值化”路子轉型。首次破解枸杞全基因組密碼、明確枸杞清肝明目等功效原理,激活精深加工科技之“芯”;產品“元氣”換裝、深耕內容電商,拓展年輕群體市場“增量”……入藥千年的“老枸杞”正以現代之姿“蝶變”。
“翻譯”枸杞:激活科技之“芯”
不同于一般農產品,枸杞是我國傳統的藥食同源植物,而寧夏枸杞是《中華人民共和國藥典》唯一明確可以入藥的枸杞,突出的“藥性”是寧夏枸杞相較于其他產區的道地優勢。目前寧夏枸杞產業綜合產值約為250億元,研發藥品、保健品、功能性食品等高附加值產品是走出“賣原料”的老路,實現2025年產值達到500億元目標的必然途徑。其中,科技支撐是重中之重。
過去,寧夏在枸杞繁育、植保、栽培等農業領域的科研一直走在全國前列,但在枸杞精深加工、功效物質開發、新藥等系列產品研發等方面存在較大短板。“人們只是籠統地知道枸杞護肝明目,并不明確其科學原理。用現代科學語言‘翻譯’枸杞古老的中醫藥功效,是枸杞高值化開發利用的理論基礎。”中國科學院院士蘇國輝說。
2021年7月1日,在寧夏中寧縣璽贊生態枸杞莊園,采摘工準備將采摘的枸杞稱重。(新華社記者 楊植森 攝)
近年來,寧夏通過東西部科技合作加強枸杞基礎研究,2021年多項成果集中“開花”:國家枸杞工程技術研究中心曹有龍團隊首次解析了枸杞遺傳密碼完整基因組,未來可挖掘有效提高功效物質合成的基因簇,實現定向育種;由王志珍、蘇國輝等多位院士牽頭的專家團隊長期攻關,首次明確了枸杞在堅筋壯骨、清肝明目、抗抑郁、抗衰老等方面的功效及作用機理。
“顯微鏡”下,一顆小枸杞的“養生宇宙”正在展開。而如何讓科研成果“走出”實驗室,轉化成適銷對路的商品?針對這一行業普遍面臨的難題,2021年,寧夏科技廳牽頭成立首個“國”字號枸杞研究院,下設“寧夏枸杞創新中心”是一個全新的研發平臺,依托南京中醫藥大學等全國優勢科技力量,聯合枸杞企業共同組建。
“我們主要瞄準市場需求,進行新產品研發和成果轉化,還為企業提供設備配置、工藝熟化、批量試制等全產業鏈技術服務,與企業的互動是非常密切的。”寧夏枸杞創新中心負責人郭勝說,創新中心相當于眾多企業的“共享研發部”,同時解決了企業科研力量不足和科研單位不懂市場的雙重難題。
目前,寧夏枸杞創新中心已研發出視力保護、免疫力提高相關的20多個產品,與12家企業簽訂了產品研發項目合作協議。“產品目前還在試制階段,有的今年下半年就能上市,‘健’字號的通過國家審批還需要時間,但合作的方向和勢頭很好。”郭勝說。
“翻新”枸杞:抓住市場“增量”
今年春節期間,寧夏許多線下枸杞店打烊的時候,線上門店卻十分火熱,各類包裝精美的枸杞產品豐富了人們的年貨禮包。“1月中旬各大電商平臺啟動年貨節以來,我們線上日銷量是平時的4到5倍。”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電商事業部負責人馬仁杰說。
虎年年貨節期間,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員工正在直播賣枸杞產品。(新華社記者 馬麗娟 攝)
記者采訪了解到,如今線上銷售已占據寧夏許多枸杞企業總銷售額的“半壁江山”。數據顯示,2021年寧夏枸杞網絡交易銷售量和銷售額同比分別增長了25.6%和27.1%,今年寧夏舉辦的網上年貨節,枸杞也是農產品線上銷量第一。線上銷售迅猛增長直指一個新趨勢——年輕人正成為枸杞新勢力消費群體。“來自上海、廣州、北京、杭州等一線城市的訂單最多,大多是30歲左右的上班族。”馬仁杰說。
正如“人到中年不得已,保溫杯里泡枸杞”這句俗語所言,過去中老年群體是枸杞消費主力軍。但隨著我國大健康產業的日益興起,滋補養生正成為年輕人的“剛需”,為枸杞行業的發展創建了前所未有的大好機遇。
上海市25歲的王睿婕從事美容行業,去年在小紅書App上刷到一款鮮榨枸杞原漿。“這種獨立小袋包裝上班好攜帶,撕開就能喝,口感也不錯。”連著喝了兩個多月,她感覺效果不錯,今年趕春節買了十幾箱送朋友,“現在年輕人經常熬夜看手機、看電腦,過年‘送健康’挺好。”
“年輕人的消費方式是完全不同的,例如現在流行的‘朋克養生’‘懶系保健’‘花樣滋補’,誰先滿足了他們的新需求,誰就抓住了市場增量的先機。”寧夏沃福百瑞枸杞產業股份有限公司內貿總監張翠華說。
當前,寧夏許多枸杞企業不斷創新營銷模式,不僅在傳統電商平臺開店,還通過抖音、小紅書、B站等生活類App大力發展“內容電商”“興趣電商”,借網紅達人、資深用戶分享式營銷向更多年輕人“種草”。而且產品也適配線上銷售特點,形式更新穎、包裝更時尚、廣告語更貼近“Z世代”。
“這兩年受新冠肺炎影響,人們更重視健康,對養生保健的需求更加旺盛。在后疫情時代經濟不確定因素增加的情況下,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持續向好。”寧夏林業和草原局副局長王自新說,去年,寧夏幾大枸杞龍頭企業紛紛投資擴產能,如目前市場“爆款”枸杞原漿的產能就從2020年的9000噸增至去年的1.5萬噸。
“翻倍”增值缺少龍頭企業帶動
從2020年起,寧夏在現代枸杞產業高質量發展領導包抓機制的推動下,從標準建設、品牌維護、市場拓展、精深加工、科技創新等各個方面搭起了“四梁八柱”,但讓品牌優勢真正轉化成市場優勢和價格優勢,需要時間和周期。目前,以下幾方面的工作亟待加強。
首先,缺少大型龍頭企業帶動,行業整體效益提升難。郭勝說,寧夏本土企業由于資金實力有限,喜歡“短平快”的產品,科技含量和產品壁壘較低,“容易一窩蜂上,最后可能又淪為價格戰,回到賣原料的套路。”據了解,去年寧夏計劃在枸杞種植核心區中寧縣建設工業園區,帶動精深加工行業發展,但招商引資并不理想。王自新說:“特別是一些‘藥’字號、‘健’字號企業比較少,寧夏在區位優勢、交通運輸及軟環境的配套上有一定短板。”
受訪者建議,要加快實施龍頭企業梯次培育計劃,繼續鼓勵企業爭創國家知名品牌馳名商標;加強資本對接和招商引資力度,邀請國內企業來寧考察對接、洽談合作、跟蹤服務,推動項目落地落實。
2021年7月29日,“寧夏枸杞”高鐵冠名列車首發。(受訪者供)
其次,新研發產品市場培育緩慢,銷路尚未完全打開。不同于枸杞原漿等飲品類產品市場接受度高,枸杞糖肽片、明目膠囊、油膠丸等其他深加工產品銷量還不可觀。“滋補行業潛力巨大,但市場需要培育,要引導和激發消費者的需求。”張翠華建議,繼續加大“內容電商”營銷力度,組織游客參觀種植基地、加工車間等,發展體驗式營銷。郭勝建議,通過東西部合作,引入市場營銷方面的先進企業,借助其成熟的渠道資源“搭船出海”拓展銷路。
此外,寧夏枸杞“辨識度”仍不強,品牌“溢價效應”未充分發揮。寧夏枸杞久負盛名,但過去“寧夏枸杞”地理標志證明商標未注冊成功,得不到法律保護,外地枸杞冒充“寧夏枸杞”貼牌銷售現象時常發生,消費者很難分辨其差別;“中寧枸杞”商標保護管理工作雖已開展,但各管理部門沒有形成執法合力,以次充好等現象頻發,寧夏枸杞的品牌形象處于“透支”狀態。
2021年6月22日,第四屆枸杞產業博覽會在寧夏中寧縣開幕。(受訪者供)
2021年10月,寧夏成功注冊“寧夏枸杞”商標,是全國第一個以省域名稱注冊成功的證明商標,對寧夏枸杞產業發展意義重大。針對當前枸杞干果銷售仍占市場大頭的現狀,寧夏市場監管廳知識產權處副處長張欣建議,要盡快制定相關管理辦法,指導企業合法合規使用商標,并加強宣傳,提升企業和消費者認知度。同時,還要加大執法力度,常態化開展地理標志商標保護專項行動,完善線下線上一體化監管,讓品牌真正發揮其應有的“溢價效應”。
本文已獲得授權,如需轉載請和原作者聯系:
https://new.qq.com/omn/20220407/20220407A08MTC00.html